|
DMSO(二甲基亞砜)本身不是會“溶毀”柱子的一般溶劑,但它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對檢測/色譜行為的影響會帶來一系列問題,必須按情況處理。下面按要點說明并給出可操作的建議。 要點概覽 DMSO 與水、甲醇、乙腈互溶,但與非極性溶劑(如己烷)不相容。 DMSO 黏度高、沸點高(難揮發)、UV 截止波長高(約在 ~268 nm 附近),會增加柱壓且在紫外檢測下干擾波形。 在 LC?MS 中 DMSO 會產生明顯背景、離子化干擾或形成加合物(既可能抑制,也可能增強某些離子信號)。 直接大體積注入純 DMSO 的樣品到以弱起始流動相(高水相)的反相柱,常會造成峰前展寬、拖尾、分辨丟失甚至樣品沉淀。 具體影響與注意 對柱子的化學相容性 大多數硅膠基反相(C18、C8)和聚合相(PS-DVB 等)對 DMSO 是化學兼容的,但仍要參照廠商的溶劑相容表。少數特殊鍵合相或涂層在強極性溶劑中性能會變化,需確認。 黏度與柱壓 DMSO/water 混合物黏度明顯高于 ACN/water,含較多 DMSO 時會顯著提升系統背壓,應避免高溫以外的長期大比例使用。 UV 檢測影響 DMSO 在低波長(<270 nm)有強吸收,會抬高基線或掩蓋吸收峰。若檢測波長常在 210–254 nm,DMSO 會嚴重干擾。 MS 檢測影響 DMSO 在 ESI/APCI 中會產生背景離子,且可改變溶液化學環境,導致目標化合物信號抑制或出現 adduct(加合物)/簇化離子。低含量(很小百分比)有時會被用作“doping”以增強信號,但這需專門優化。 注入溶劑效應(最常見的問題) 若樣品溶解在純 DMSO,而起始流動相為高水相,強溶劑(DMSO)會導致峰拓寬、分離差、重現性差;嚴重時還會造成不可逆吸附或基線擾動。 實用建議(可直接操作) 優先把樣品稀釋/換溶劑:盡量將樣品從純 DMSO 轉入與起始流動相相似的溶劑(如起始為 5–10% ACN/water,就用相同比例稀釋)。若原液必須用 DMSO 保存,可在進樣前做二次稀釋(例如 1:10 至 1:100)到 mobile?phase?matched 溶劑。 限制注入體積:若確實需用含 DMSO 的溶液,盡量用極小注入體積(分析柱常 <1–5 μL,視柱尺寸而定)。 控制 DMSO 含量:作為經驗值,在 LC?MS 工作中令最終進入柱內的 DMSO 含量盡量 <1%(最好 <0.1%)以減少離子化干擾;在普通 UV?HPLC 中盡量避免超過幾 %,且檢測波長需高于 DMSO 吸收影響區域。 使用保護措施:裝用前置柱/保護柱以防柱損害,運行后用有機洗脫(如高 ACN 或 MeOH)和再水化步驟徹底沖洗,以去除殘留 DMSO。 儀器維護與洗針:DMSO 易造成進樣系統粘附與交叉污染,使用強洗針液并增加空白注射以檢查殘留。 查廠商資料:在方法開發前查色譜柱廠家的溶劑兼容表,確認是否允許長期使用高極性溶劑。 對于正相/正相(HILIC)或非極性正常相:DMSO 通常不適合做移動相主溶劑(與非極性溶劑不混溶或破壞分配行為),HILIC 中少量可用,但仍要評估效果。 故障排查(若已經用 DMSO 出現問題) 若出現高背壓:考慮是 DMSO 高黏度或樣品沉淀,停止運行,逐步用高有機沖洗再回到起始條件,檢查柱壓恢復與色譜峰形。 若 UV 基線不穩或無法識別峰:改用更高波長或更換樣品溶劑后重跑。 若 LC?MS 信號異常或強背景:減少 DMSO 含量或改用 ACN/MeOH,并做空白與溶劑對照,查看特征背景離子。 總結建議(簡短) DMSO 可以進入色譜柱,但盡量避免直接注入大量純 DMSO 溶液;優先稀釋/換溶劑或用與移動相匹配的溶劑,注入體積要小,運行后做好沖洗和維護。對于LC?MS、低波長UV檢測或正常相色譜,要特別謹慎或避免使用。始終參照色譜柱廠家的兼容性說明并做好方法驗證。 |
- 上一篇:為什么要以半高峰寬計算分離度?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