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這是色譜學中常見且重要的問題。要點是:用半高峰寬(FWHM,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,或稱 w1/2)來計算分離度主要是出于測量方便、重復性好且對重疊峰更穩(wěn)健的考慮;在假設峰形接近高斯峰時,半高峰寬與基線寬之間存在固定比例,從而可用一個常數(shù)修正得到常用的分離度公式。具體說明如下。 常用分離度(分辨率 Rs)的兩種表示 基線寬度形式(經(jīng)典定義):Rs = 2·(tR2 ? tR1) / (wB1 + wB2) 其中 tR 為保留時間,wB 為基線處峰寬(baseline width)。 半高峰寬(FWHM)形式(實用常用):把 wB 用 FWHM(記為 w1/2)代替并乘以換算因子,得到常用公式: Rs ≈ 1.18·(tR2 ? tR1) / (w1/2,1 + w1/2,2) 為什么可以用 FWHM 并得到常數(shù)因子?(簡要推導) 對近似高斯峰,數(shù)學上有關系:基線寬(通常取約 4σ)與半高峰寬(FWHM = 2.3548σ)之間為常數(shù)比例: wB ≈ 4σ = (4 / 2.3548)·FWHM ≈ 1.699·FWHM 將 wB = 1.699·w1/2 代入基線形式的 Rs: Rs = 2·ΔtR / (1.699·(w1/2,1 + w1/2,2)) ≈ 1.18·ΔtR / (w1/2,1 + w1/2,2) (其中 ΔtR = tR2 ? tR1,1.18 = 2/1.699 ≈ 1.177) 實用理由(為何實驗中常用半高峰寬) 測量更容易:在峰重疊或基線噪聲、漂移時,很難準確判定峰在基線處的起止點;而在半高處交點明確,易于自動或人工測定。 抗干擾能力強:半高點遠離基線,受基線噪聲、漂移、基線不平的影響小,重復性更好。 軟件支持:絕大多數(shù)色譜數(shù)據(jù)系統(tǒng)自動報告 FWHM,便于批量計算與比較。 只要峰形近似高斯,換算系數(shù)是常數(shù),可直接得到與經(jīng)典定義一致的分離度值。 局限與注意事項 峰形明顯偏斜(拖尾或前峰)或非高斯時,F(xiàn)WHM 換算會引入誤差,導致 Rs 估計偏差;對于嚴重不對稱的峰,建議用更適合的峰寬測量(例如基線寬或用擬合方法求有效 σ)并在方法中明確計算方法。 法規(guī)/標準方法可能規(guī)定特定計算方式(如USP、藥典等),需按方法要求執(zhí)行并在報告中注明所用的峰寬定義。 當兩峰極度重疊無法測得明顯半高交點時,任何基于峰寬的 Rs 估算都不可靠,應采用擬合/去卷積或 MS/光譜輔助確認。 實務建議(簡短) 常規(guī)分析:用軟件自動取得 FWHM,并用 Rs = 1.18·ΔtR/(w1/2,1 + w1/2,2)。 方法建立/驗證時:在SOP中明確采用哪種峰寬(基線寬或半高寬)和計算公式,并說明適用條件(峰形、分辨率范圍)。 對于非高斯或嚴重拖尾峰:考慮用基線寬、峰擬合或其它分離度評價指標,并記錄理由。 總結:以半高峰寬計算分離度是因為測量更穩(wěn)定、對噪聲及峰重疊更不敏感,且在峰接近高斯時可由簡單恒定因子換算回基線寬定義的分離度,從而在實驗上既方便又可與理論定義相對一致。但要注意峰形及方法規(guī)定,必要時使用更適合的測量方法。 |
- 上一篇:如何選擇分子離子峰
- 下一篇:DMSO能進色譜柱嗎?


